嘉峪關的民間藝術霸王鞭
夜柳子
“三尺霸王鞭,神奇像霸王,鞭桿一揮春潮漫卷,鞭桿一揮風雷激蕩,鞭桿一揮百花盛開,鞭桿一揮百鳥歌唱……采訪中,嘉峪關市文殊鎮(zhèn)趙帥珍老人滿懷激情為我們唱起了霸王鞭。這種特別的霸王鞭社火表演被列為嘉峪關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,嘉峪關市文殊鎮(zhèn)67歲的趙帥珍老人成為《嘉峪關文殊霸王鞭》的代表性傳承人。
霸王鞭的故事
霸王鞭傳說大約起源于隋煬帝時期,當時的隋煬帝在政治上昏庸無能,對民眾又實行暴政,黎民百姓陷于水深火熱中,生活苦不堪言,民間怨聲四起。但是,礙于統(tǒng)治階級嚴苛的管制,百姓們無法暢所欲言,于是“霸王鞭”這種社火形式應運而生,大概是希望借助這種形式號召那些有志之士,鼓舞信心推翻隋朝的統(tǒng)治。之后,霸王鞭一代一代傳承下來,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。后人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融進新的藝術元素,將單一的社火表演逐漸轉變?yōu)閮热葚S富、動作多變的民間藝術形式。
霸王鞭的工藝和表演
霸王鞭的稱謂與它表演時所用道具密切相關。由于表演者都手持一種名叫“霸王鞭”的道具,故名“霸王鞭”。這里所說的“鞭”,確切地說是棒或棍,舞蹈時用霸王鞭圍繞身體的主要關節(jié)碰擊發(fā)出的響聲和由此引動上身的擰、擺和小腿的變化以及雙腳的跳動,形成各式各樣的舞姿和動作,舞動過程中須擊打或碰擊地面、腳心、膝、胯、肩、肘、手掌部位。舞蹈既剛毅矯健又婀娜多姿。情緒高昂時,舞蹈隨著音樂節(jié)奏變快,動作亦更加奔放熱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