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人的禮儀觀(13)
希榮君
因為日本的等級制度沒有限制不同階層的人互相通婚,就為階層之間的血緣流通提供了合法而寬闊的手段。在經濟發(fā)展的年代,富人成批地滲入下層武士階層。這種情況與歐洲很不一樣。歐洲封建制度的崩潰是劇烈的,整個制度受到了一個逐漸發(fā)展的強大中產階級的壓力,這個階級完整地統(tǒng)治了現(xiàn)代工業(yè),悍然挑戰(zhàn)城堡和重騎兵。日本卻沒有產生這樣整齊的中產階級,因為商人和高利貸者都以合法的手段進入了上層社會,他們與原來的上層社會結成了自然而然的聯(lián)盟。結果歐洲在工廠主的重壓下茍延殘喘,而日本反而沒有階級之間血腥斗爭的跡象。這一點,非常令人驚奇。
因此,看起來非常細微的差別產生了重大的、迥然不同的結果,歐洲的階級在大尺度上固定住了,像法國這樣的大陸國家,就爆發(fā)了激烈沖突,貴族的財產乃至生命都會被剝奪;而日本,因為階層之間關系較近,就沒有產生壁壘分明的沖突。推翻老邁腐朽的幕府政權是誰?是商人、金融階層和下級武士共同完成的。日本直到近代一直保留著貴族制度,如果沒有這種溫和的階級流通,那幾乎是不可能的。
可見繁瑣細致的行為規(guī)范和等級制度有一些值得信賴的理由,日本人喜歡這一套制度,而從歷史的大范圍來看,它確實保證了許多利益,減少了流血。說它給予安全,在許多地方是有理有據的。
在德川幕府于19世紀后半葉崩潰時,日本沒有任何集團主張廢除這些規(guī)范。那里沒有發(fā)生“法國大革命”,甚至連“1848年式的革命”也沒有發(fā)生。然而,形勢已無可挽回。在經濟發(fā)展的過程中,整個森嚴的等級幾乎同時受到了來自金錢的壓力。從一般平民直到幕府將軍,每個階級都欠商人和高利貸者的債。人數眾多的非生產階級和巨額的財政支出已無法維持。財政窘迫的大名無力支付其武士侍從的定額俸祿,整個封建紐帶的網絡已只能供人嘲弄。他們企圖靠對農民增課已經很重的賦稅來避免淪亡,還經常提前征收,使農民貧困到極點。幕府也瀕臨破產。當1853年佩里司令官率艦隊前來之時,日本國內危機已很嚴重。在他強行闖入日本之后,于1858年簽訂了日美通商條約。當時日本恰好處于封建危機的頂峰,日本民眾驚恐地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的國家面對外國的粗暴入侵,竟然無力抵抗。幕府成了全體指責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