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梨樹縣勝利鄉(xiāng)關帝廟史話
迎珊君
關帝廟位于梨樹縣勝利鄉(xiāng)關家屯村境內,鄉(xiāng)政府東五華里處。清朝道光年間,蒙王曾在此處設過“關稅局子”,收方圓七里的兵餉王租。清道光二十七年(1847)始建關帝廟。有碑文記載,當時關帝廟的名稱為“奉天省昌圖廳允順社七里界關家屯關圣大帝廟”,其規(guī)模不大,只有正殿一間,塑關帝像端坐正中,左有關平捧印,右有周倉荷刀。
同治六年(1867),重修廟宇,歷時三年,同治九年五月竣工,廟宇煥然一新。新大廟占地2萬平米,東西長200米,南北長100米,廟之周圍環(huán)繞土墻。門外東西各矗立一高大的旗桿,皆是松木雙臂合抱粗,粉刷紅色油漆,配以七道金黃閃光的銅箍,尖端冠以錫鉛制作的白頂。一對口含石球的石獅,蹲坐門之左右。從廟門往里走,是直通正殿的青石路,頭層殿為馬殿,拱形門上邊嵌有“關帝廟”三個金字,門內左右柵欄內側是泥塑“赤兔”、“黃驃”站堂馬,伴以兩尊站立的神像,栩栩如生。馬殿西側有九堂詩一個,內供八仙及土地神。馬殿兩側有鐘鼓樓,東為鐘樓,西為鼓樓。緊靠鐘鼓樓北側有廂房哥五間,供僧侶人員居住。
馬殿里走是高大莊嚴的三間正殿,左有岳王,右有財神,正襟危坐。東西兩邊侍立著關平、周倉等四尊塑像。東西墻壁繪有“三戰(zhàn)呂布”、“道斬華雄”、“過五關斬六將”等彩色壁畫。神像前面高懸雕刻精細的九龍戲珠,活靈活現(xiàn),姿態(tài)各異,可見當時能工巧匠的精美藝術,令人贊賞。
每年的農(nóng)歷四月十八起,連唱六天大戲,規(guī)模之大,廟會之盛是罕見的,來自四面八方做買賣的人匯集于此,車水馬龍,擁擠不堪,商販的呼賣聲此起彼伏,極其熱鬧。
1953年,六區(qū)委員會(榆樹臺)號召扒廟,泥塑神像被拆除,廟宇作為供銷社分店。1966年,“破四舊”時大廟被徹底拆毀?,F(xiàn)存石碑多塊,記載修建大廟的時間、捐銀等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