察哈爾蒙古族神秘文化 卜筮術(2)
勇毅
到了明代,卜筮術在察哈爾蒙古族中廣為流行,有了卜筮工具。占卜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門。由于漢文化的滲透促進了察哈爾文化的發(fā)展,很多蒙古族民間卜筮先生接觸了《易經(jīng)》、《奇門遁甲》、“鐵板神書”、“永寧通書”等有關預測方面的書籍。特別是藏傳佛教傳入察哈爾地區(qū)后,藏文化豐富了察哈爾的神秘文化—卜筮術。喇嘛教的廟堂文化使卜筮術同數(shù)理學密切結合,同星象學密切結合。這一現(xiàn)象在我旗阿貴廟就有反映。在清光緒年間,該廟的全盛時期,曾經(jīng)設過“時輪數(shù)學科”,一些有學識的年輕喇嘛專修該科,其他廟宇也派來喇嘛學習。阿瑪胡洞有過喜日巴達喇嘛,這位老喇嘛就是前旗古舍廟的達喇嘛,是來阿貴廟專修“時輪數(shù)學科”,后來就在本廟坐床,擅長于星算和著骺子占卜。據(jù)他說,蒙古族的卜筮術離不開“珠日?!?。
“珠日”二字的含義是“劃”,學習這種卜筮術要把沙粒攤在平面上,用小木棒在上面劃劃算算?!跋矡?珠日?!闭f得是皇歷(即漢族地區(qū)流行的玉匣記),“腦干-珠日?!闭f得是“易經(jīng)”,“哈拉?珠日?!闭f得是《奇門遁甲》。可見,喇嘛教研究星象與數(shù)理。應用于卜筮,說到底是為其傳播教義服務。
清代是察哈爾民間卜筮興盛時期,金錢卦和九錢卦是在這一時期流傳起來的。這種卜筮術(還有星象術)雖然蒙上迷信色彩,但是比起古典卜筮術有了很大進步。下文將察哈爾地區(qū)流行的卜筮術分別介紹給廣大讀者,不妥之處謹請指正為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