悅城龍母文化
曼霜
龍母祖廟位于德慶縣西江岸邊的悅城鎮(zhèn),相傳為龍母故鄉(xiāng)。龍母廟現(xiàn)是嶺南規(guī)模較大的古廟,在建筑學上有很高的價值,至今仍有許多不解之謎。龍母祖廟位于廣東省德慶縣悅城鎮(zhèn)五龍山下,悅城河與西江交匯處,秦漢期間興建,是廣東省內香火最旺、鞭炮最多、最富神奇色彩的廟宇。歷代相傳悅城龍母樂善好施,能消災解難,一千多年來香火不斷,尤其是每年農(nóng)歷五月初一到初八的龍母誕期,來朝拜的人更是人山人海,數(shù)以萬計,香港來的人也不在少數(shù),成為一大奇觀。
悅城龍母祖廟坐落在德慶縣悅城鎮(zhèn)水口,始建于秦漢時代,現(xiàn)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?,F(xiàn)存的龍母祖廟重建于清光緒末年,為磚木石結構,建有石級碼頭、石牌坊、山門、香亭、正殿、兩廄、妝樓、行宮、龍母墳。
龍母曾得到歷代皇帝的冊封,現(xiàn)在廟中還完整地保存著明代開國皇帝的洪武詔書碑。一千多年來龍母祖廟重修了13次。在公元1905年(清光緒31年)曾集中兩廣的能工巧匠,耗費巨資,花了七年的時間重建了這座龍母祖廟。
1985年,社會公眾和港澳同胞集資300多萬元,又進行了全面的整修。
龍母祖廟是一座磚木石結構的建筑群,也是一座凝聚了歷代建筑和造型藝術的殿堂。龍母祖廟建筑群具有良好的防洪、防火、防蟲、防雷性能,雖經(jīng)百年風雨雷電,至今瓦不漏,墻不裂,柱不彎,地不陷,令專家驚嘆不已,稱為南方低水地區(qū)古建筑的典范。特別是它完整的地下排洪渠道設計非常巧妙,溢流通暢快捷。每逢洪 水侵浸,廟宇內外清潔如故,絕無淤泥。廟內梁、柱、桁、檐,幾乎全是木雕、磚雕、石雕、灰雕、陶雕,精妙 絕倫的藝術品目不暇接,令人嘆為觀止。它與廣州陳家祠、佛山祖廟合稱為南方古建筑“三瑰寶”。
2001年06月25日,悅城龍母祖廟作為清代古建筑,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。作為“龍的傳人”尋根問祖的圣地,悅城龍母祖廟優(yōu)美的自然環(huán)境和獨有的“龍母文化”名揚海內外,是廣東省內香火最旺、鞭炮最多、最富傳奇色彩的廟宇。其特點可概括為神、絕、巧、靈四字。
神:龍母祖廟被中山大學黃偉宗教授稱之為“西江神源”,是“龍的傳人”精神力量的源泉。
絕:龍母祖廟為嶺南低水廟宇建筑,每年春潮勃發(fā),水浸廟街,但街道往往淤泥及膝,而祖廟光潔如初,因為其建筑是按低水區(qū)特點設計的,柱基特高,墻四周砌以水磨青磚,蓋以琉璃瓦,殿內外地面,全以花崗巖石板鋪設。
巧:現(xiàn)在的龍母祖廟,集兩廣能工巧匠,費時七年才完成。其石雕、磚雕、木雕、陶雕、灰塑等建筑雕刻藝術巧奪天工,堪稱小型雕刻藝術館,與廣州陳家祠、佛山祖廟合稱為嶺南建筑三瑰寶。
靈:龍母祖廟“四海朝宗”,位居靈勝之地,前臨西江,后靠五龍山,有不少關于龍母靈驗的傳說。馬萬祺曾題詩曰:“久仰悅城龍母顯,有求必應鑒公平。天機奧妙誠難測,國泰民安感圣靈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