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泰雅紋面(5)
東洲
八、通往祖靈識別
泰雅族人死后,祖靈會在彩虹的另一端守候,死靈如果有通過成年的標志,則會將死靈引領到彩虹的另一端,不然只能繞道,經過千辛萬苦、長途跋涉才能到達靈界。紋面、獵人頭、勤奮織布或耕作等,致他們的手會沾上血跡,都是代表成年的標志,也是生前遵循祖先的遺訓。所以家中有人過逝,而未有紋面者,死者父母會把死者的手染紅,企圖瞞過守橋頭的祖靈。
泰雅族的紋面流傳許多的傳說及意義,最重要的是設立一個榮譽象征的意義,讓族人去追求。紋面的男女,我們稱為真正的人,在部落是受到尊重,反之遭族人輕視,也只有紋面的人在部落立足,因此紋面成了族人追求象征榮譽意義??傃灾?,泰雅族的紋面風俗,相傳己幾百年甚至幾千年,然從清代乃至日據時代,都曾遭到嚴厲指責或禁止,他們認為那是一種野蠻的遺風,1895日本占領臺灣,為了殲滅泰雅族文化,在1913年9月,首先由南投廳通令泰雅族人全面禁止刺青。
南投廳長石橋亨先命令相關支廳長及廳內精通蕃情的警部、警部補、巡察等,至各部落詢問族人的意見,霧社、萬大、土魯閣、白狗、馬力巴各群并未公開表示異議。石橋廳長乃于9月3日至白狗監(jiān)督所召集白狗三社的頭目及勢力者,次日命其于宣誓書上蓋指印后才放回。
泰雅族群的紋面文化,雖然并未在此一時即消失,并在之后演出一場反抗不斷辯證的戲碼,然而在政策的禁止之下,仍然逐漸凋零。
有些禁紋命令未達深山部落,族人繼續(xù)施術,甚至有人下山通報日警遭受鞭打或被強迫到衛(wèi)生所進行手術割除臉上的刺紋。直到1939年,泰雅族才完全停止紋面。
泰雅族紋面的沒落,是時代與文明競爭的結果,早在日據時代日本當局下令禁止紋面的同時,派出大量的人類民俗研究員及警察人員入山安撫,一方面詳細采集泰雅族人文風采,目的就是要瓦解族群間的認同力量,臺灣光復后,泰雅族的紋面藝術在歷史的洪流中,正逐漸的被吞沒與遺忘中。在美麗與哀愁中雖然無法將泰雅紋面重現,但用現代科技的方法,卻可以清楚的告訴全人類的每一個人,泰雅族紋面藝術曾經擁有的美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