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肅定西錦雞塬廟會 “四月八”碰雞蛋
逸龍
農歷“四月八”,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(qū)內官營鎮(zhèn)迎來一年一度的傳統(tǒng)民俗節(jié)日——錦雞塬山廟會。方圓數百里群眾云集錦雞塬山,除了禮佛燒香等宗教活動外,還會舉行唱戲、唱地攤、野餐、飲酒碰雞蛋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。其中“碰雞蛋”活動是該廟會獨有的民俗活動,參與雙方以煮熟的雞蛋相碰,破者為輸,不破為贏,贏者拿走輸者的雞蛋。
內官營鎮(zhèn)錦雞塬山,寺廟成群,山色蒼翠,風景優(yōu)雅。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日,是這里的廟會。這一天毗臨渭源、臨洮、榆中、隴西各縣的群眾,都到錦雞塬山趕廟會,約有四、五萬人。
錦雞塬山廟會民俗活動,除了禮佛燒香等宗教活動外,還有唱戲,這里的老百姓農閑時都有唱戲的嗜好,每個自然村都可以組織一班戲,更不用說鎮(zhèn)上了。內官營原有一個農民日發(fā)組織的業(yè)余劇團,從建國初到現在一直沒有間斷過;就在“文革”時期,都適應當時政治形勢,沿續(xù)下來。農忙時勞動,農閑時排戲,遇廟會、年節(jié)就演出。
農歷四月初,正是農事比較清閑的一段時間,老百姓在廟會上,帶些熟食、白酒之類,一二好友暢飲一番。或談古論今,或乘興唱個民間小調,自娛自樂。由于現在山上水、電齊全,條件便利,廟會期間,做飲食、商品買賣的不下數百家,更加方便了游山的群眾。
碰雞蛋是錦雞塬山廟會最吸引人的民俗活動。據傳有兩個文士在廟會上飲酒、野餐,限于當時的條件,下酒菜只帶著煮熟了的雞蛋。二人相互謙讓,一不小心把雞蛋碰破了。但另一個的雞蛋卻沒有破。他二人靈機一動,想不到碰雞蛋也可以作比賽輸、贏的辦法。于是,一傳十,十傳百,趕廟會的人都拿著雞蛋碰著玩,流傳至今。現在,“碰雞蛋”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,而且被寄寓了美好祝福。從此,碰雞蛋就成了錦雞塬山廟會不可缺少的一項民谷活動。
據稱“四月八”當日碰了雞蛋老人長壽百歲、年輕人財運發(fā)達,讀書人文才并茂等,因此深受當地群眾歡迎。
碰雞蛋逐漸形成約定俗成規(guī)矩:一是雞蛋一定要煮熟;二是不能用形似雞蛋的其它物品冒名頂替;三是碰雞蛋前要約定碰大頭還是碰小頭;四是商量誰碰誰防,如果商量不成可以用“打沙鍋”或猜拳的辦法決定。因為生雞蛋硬度要比熟雞蛋好,有時也不一定,萬一生雞蛋被碰破,要接受沉重的處罰。
有經驗的人知道什么樣的雞蛋煮熟后堅硬,他們從色澤、質地等各方面進行判斷,百里挑一,煮時做了記號,參加比賽。甚至煮雞蛋的火候,都很重要。
碰雞蛋是農歷四月初八廟會年青人和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。染成紅綠色的雞蛋,花花綠綠,漫山遍野,到處都可以看見碰雞蛋的人群。商販們追逐著,簇擁著,叫賣之聲此起彼伏,都說自己的雞蛋是最硬的。在碰雞蛋的隊伍中,也不乏高手,一天下來,能贏幾十顆雞蛋。正在得意忘形的時候,又被別人碰破。
除演戲外,還有老百姓自己組織的唱地攤,樂器有三弦、板胡、二胡、笛子、鎖吶,秦腔清唱、眉戶清唱、本地小曲清唱。愛好者盡情發(fā)揮,興盡而散。
錦雞塬山廟會成為方圓數十里群眾非常喜愛的一項活動,也有慕名遠道而來的客人。
近年來,在當地政府和廣大群眾的支持下,對原有建筑進行修茸和擴建,拓寬了上山的公路,修建了山門,活動項目也不斷擴展,除原有傳統(tǒng)項目外,還增加了書畫展等多種。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社會的發(fā)展,人民物質文化水平不斷提高,相信錦雞塬山廟會,必定會發(fā)揚光大,成為隴中大地上民俗活動的一顆耀眼明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