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古代的六大天書
含煙
中國古代的六大天書
一、《黃帝內經》
《黃帝內經》是一部集醫(yī)理、醫(yī)論、醫(yī)方于一體的綜合性著作。形式上采用黃帝和岐伯對話的形式。岐伯是誰?有人說岐伯是黃帝的臣子,有的說岐伯是世外高人,住在岐山下,黃帝曾經拜訪他。
后人將醫(yī)術稱作岐黃之術,可見岐伯是最主要的角色。擁有多項發(fā)明的黃帝在這里只是個求知者、提問者。
據說《黃帝內經》、《黃帝外經》、《扁鵲內經》、《扁鵲外經》等七篇著作,由于歷史的原因,至今我們能見到的只有一部《黃帝內經》了?!饵S帝內經》分《素問》和《靈樞》兩部分,各九卷,每卷九篇,合為一百六十二篇。從整體上看,其理論的來源不外乎“陰陽五行”和“整體觀念”兩大基本內容。天地渾然一體,頓分陰陽兩極,又化生出五行: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。五行實際上就是用自然界的五種基本物質,來取類比象的一種思維方法。想看更多此類精彩文章請加微信:kkx1007
《黃帝內經》還對中醫(yī)學的致病因素、診斷方法、治法治則、預防養(yǎng)生、運氣學說、臟腑經絡、針刺方藥等進行了詳盡的闡述,洋洋灑灑幾十萬言,可謂中醫(yī)史上一大壯舉?!饵S帝內經》是對中國古代哲學的具體應用和良好的詮釋,其中的哲學思想令世人感到蕩氣回腸。這部醫(yī)學著作在很多其他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學術水準,令人嘆為觀止。
二、《周易》
《周易》被譽為“大道之源”。
周易起源于上古八卦,后來演變成六十四卦。相傳上古伏羲氏老爺子,最早畫出八卦。后來周文王擴展到六十四卦,孔子做《十翼》,最終發(fā)展到我們現在看到的《周易》。
《易經》和《易傳》合稱《周易》?!兑捉洝分饕橇呢院腿侔耸呢常院拓掣饔姓f明(卦辭、爻辭),作為占卜之用。值得注意的是《周易》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,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《易傳》。
《四庫全書總目》將易學歷史的源流變遷,分為“兩派六宗”。兩派,就是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;六宗,一為占卜宗,二為禨祥宗,三為造化宗,四為老莊宗,五為儒理宗,六為史事宗。
《周易》是中國傳統(tǒng)思想文化中,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,是古代漢民族思想、智慧的結晶,被譽為“大道之源”。內容極其豐富,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等各個領域,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。先秦有專門講解易經的經師。
三、《尚書》
中國有一部很古老的書,被人稱為“天書”。它就是《尚書》。
《尚書》,在先秦的古代叫《書》,后世稱為《尚書》。尚者,上也,上古之書。現代的《尚書》共有五十八篇文章。
《尚書》的內容涉及到虞、夏、商、周四個朝代。所以,又在歸類后分別稱為《虞書》、《夏書》、《商書》、《周書》。當然,今天的考古只考出了后三個朝代,專家們對于虞朝基本持否定態(tài)度,但不知道學富五車的孔夫子為什么要認可虞朝?《尚書》后來成為了儒家的六大經典之一。由于它的文字晦澀,非常難懂,加之又是孔圣人親自擔任過主編,中國社會從“大內”到“大外”,研究者歷朝歷代非常之多。兩漢之間,曾經刮過一陣《尚書》風,知識分子都要讀。
因此,靠此書混飯吃的人多如牛毛,據稱僅一位漢代大師門下的徒眾動輒上萬人,兩漢大師如云,徒眾自然多得數不清;而對于《尚書》的注疏和理解及發(fā)揮,其一人之言可著書數十萬字,那時還沒有發(fā)明紙,都是寫在竹片上的,不然相關的著述就更不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