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神秘文化與數字(6)
易眸落
9—九宮
九宮,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范疇。
一、漢代的“九宮算”圖:漢代徐岳《術數記遺》:“九宮算,五行參數,猶如循環(huán)?!北敝苷琨[注曰:“九宮者,即二四為肩,六八為足,左三右七,戴九履一,五居中央。”我們準此,即可得到《九宮算圖》(見下圖)。
四九二
三五七
八一六
“九宮”之法用之多端。漢代時有“九宮占”、“九宮術”、“九宮算”、“九宮八風”、“太一下行九宮”、“太一壇”等,是于占、術、算、醫(yī)、緯、建等方面的應用。
《易乾鑿度》曰:“易一陰一陽,合而為十五,之謂道。陽變七之九,陰變八之六,亦合于十五。則彖變之數若一,陽動而進,變七之九,象其氣之息也;陽動而退,變八之六,象其氣之消也。故太一取其數,以行九宮,四正四維,皆合于十五?!编嵭⒃唬骸疤徽?,北辰之神名也。居其所曰太一。常行于八卦日辰之間。曰天一,或曰太一。出入所游,息于紫宮之內外。其星因以為名焉。故《星經》曰'天一’、'太一’。主氣之神,行猶待也。四正四維,以八卦神所居,故亦名之曰宮。天一下行,猶天子出巡狩,省方岳之事。每卒則復。太一下行八卦之宮,每四乃還于中宮。中央者北辰之所居,故因謂之九宮。天數大分,以陽出,以陰入。陽起于子,陰起于午,是以太一下九宮,從坎宮始??仓心?,始以言無偏也。自此而從坤宮。坤。母也。又自此而從震宮。震,長男也。又自此而從巽宮。巽,長女也。所行者半矣。還息于中央之宮。既又自此而從乾宮。乾,父也。自此而從兌宮。兌,少女也。又自此從于艮宮。艮,少男也。又自此從于離宮。離,中女也。行則周矣?!彼屑磸囊弧⒍?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之序而為一周。一周之后還于中央,再行又從一始。后來,這樣的“行”法被道家稱之為“禹步”,據說到一定時候行者本身就會“隱形”。就是這樣,“九宮”圖與八卦結合起來,而有“九宮八卦圖”的出臺。術數《奇門遁甲》中的“八門”,就部署在這樣的“九宮八卦圖”上。
今天,我們從數學的角度看《九宮算圖》,那只不過是一簡單的“數陣”(也稱“幻方”)。因“九宮算”圖縱、橫、對角三數之和皆為十五,又《易》數九與六、八與七之和為十五,所以此圖與《易》有所掛鉤。
相傳伏羲氏在得到天下后,從黃河中,跳出了一匹龍馬,而其背上有一幅圖,上面畫有八卦,而此龍馬則將這幅圖,獻給了伏羲氏,所以河圖,又稱之為黃河之圖。至於洛書,則傳說是,大禹在治水時,從水中出現了一只神龜,而在其背上,馱著一部書,內有九個數,其也將此書獻給了大禹。據說這河圖與洛書,隱含治天下的道理,從而使這二位圣賢,明白如何治理天下。
到了宋代,有人將《河圖》與《洛書》,與所謂的《九宮》關聯在一起。例如劉牧在《易書釣隱》中曾提到:河圖就是《九宮》,而洛書是一種,由十個數所排列出的“天地生成數圖”。不過,在理學極盛的朱熹時代,人們又把河圖與洛書的說法顛到過來,認為洛書是一到九排例成縱、橫、斜,各方向數字和皆為十五的數字魔陣,而河圖則是一到五相加而成的數列,這并且也被后世的人,說成是中國數學魔陣奧秘的起源。而在卜筮、術數或風水學方面,河圖與洛書,也經常成為其引用理論來源,因而可說是中國“五術”(山、醫(yī)、命、相、卜)的根源。
九宮是將天宮以井字劃分乾宮、坎宮、艮宮、震宮、中宮、巽宮、離宮、坤宮、兌宮九個等份,在晚間從地上觀天的七曜與星宿移動,可知方向及季節(jié)等資訊。
九宮,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范疇。九宮:乾宮、坎宮、艮宮、震宮、中宮、巽宮、離宮、坤宮、兌宮。其中,乾、坎、艮、震屬四陽宮,巽、離、坤、兌屬四陰宮,加上中宮共為九宮。九宮在奇門遁甲中代表地,大地,為奇門遁甲之基,是不動的,奇門遁甲分為天、地、人、神四盤,四盤之中唯有地盤是不動,為坐山。漢代徐岳《術數記遺》:“九宮算,五行參數,猶如循環(huán)?!北敝苷琨[注曰:“九宮者,即二四為肩,六八為足,左三右七,戴九履一,五居中央?!薄熬艑m”之法用之多端。漢代時有“九宮占”、“九宮術”、“九宮算”、“九宮八風”、“太一下行九宮”、“太一壇”等,是于占、術、算、醫(yī)、緯、建等方面的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