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東云浮民間故事(9)
影子愛人
狀元趕野豬
在新興縣民間,一直流傳著一個“林狀元扇打野豬精”的傳說,故事是說當年六祖曾顯靈庾嶺,委托狀元林召棠到新興趕跑一頭野豬精,為新興縣民除害。那么,這個故事是說什么的呢?六祖又是如何于林狀元“締緣”的呢?
相傳清朝道光三年,林召棠由東安縣出發(fā)進京趕考,在該榜科舉考試中高中狀元,接著便衣錦榮歸,回東安縣省親。當林召棠一行人到達贛粵交界的大庾嶺時,時已黃昏,林召棠一眾人便借宿于嶺上寺廟中,此地正是當年六祖惠能得法南歸隱藏之地。到了深夜時分,突然有一位老僧造訪林召棠,林召棠很熱情地接見了他,兩人交談甚密。在交談中,林召棠得知這位老僧是新興縣籍人,老僧得知家鄉(xiāng)現(xiàn)在正被一頭野豬精禍害,但他已經(jīng)年老,不能回到家鄉(xiāng)為民除害,因此拜托林召棠在回到新興縣之后特地到鄰近的新興縣走一趟,為當?shù)孛癖姵ΑA终偬暮芩斓鼐痛饝?,老僧滿意地謝辭了。
翌日,林召棠起來后,想找到昨夜與他交談的老僧辭別,但他走遍了整個寺廟,都未曾發(fā)現(xiàn)那位老僧的蹤影,細問寺中和尚,和尚也回答寺中并無此人;正在林召棠疑惑之際,他突然看到祖師殿中供奉的六祖菩薩像酷似昨晚那位老僧的面相,回想起昨夜與老僧交談,老僧自稱是新興縣籍人恰好與六祖籍貫吻合。林召棠這才覺悟到,原來昨夜所遇之老僧,乃是六祖所化,這是六祖顯靈要委托林召棠到新興縣除去野豬精。于是,林召棠進到祖師殿,對六祖像虔誠三拜,向六祖保證自己會到新興縣為民除害,并祈求六祖庇佑他此行順利。很快,林召棠就回到了東安縣,在一系列省親行動完畢之后,林召棠不敢怠慢六祖委托,很快就率眾進入新興縣境,先是拜謁了禪宗祖庭龍山國恩寺,然后又駐城查訪城內(nèi)一切可疑事件,但是派出人員均無收獲。正當林召棠滿腹疑慮之時,忽然由官洞圩許村傳來陣陣鑼鼓聲驚動了林召棠,林召棠刻著轎簾往外看,只見許村那邊人山人海、群情熱鬧,像是在舉辦什么活動,林召棠有點好奇,便請來一位路人打聽這是怎樣一回事,路人說當天是二月十九日觀音誕期,許村觀音廟里的觀音菩薩很靈驗,會將香客留下供品吃光,附近鄉(xiāng)民如到誕期不去朝拜,那么其全家就休想再安寧過日子,所以到了誕期,鄉(xiāng)民必前往朝拜留下供品待吃。
林召棠聽了,覺得奇怪,他心想:莫非這就是六祖所指示之事?遂到觀音廟停轎觀察。林召棠一行人剛駐轎,四圍突然狂風大作,從隔河相思山跑來一頭野母豬,大吼著趕到林狀元跟前伏下,林狀元見狀,喝道:“原來是你這畜牲作怪,六祖大師囑我來收伏你,你以后必要規(guī)規(guī)矩矩,不準再興風作浪、亂吃群眾供品,否則我決不饒你的!”林召棠說罷,遂將手持的紙扇柄向野母豬的頭打了幾下,那野母豬居然拜叩狀元,然后飛竄回去隔河相思山去,從此便沒再下山為禍了。事后,許村觀音廟內(nèi)的觀音塑像額頭上也被敲落了一小塊,任憑大家屢次修補但也補不上,從此,也再沒有供品被吃掉的事情發(fā)生了。
這便是新興民間流傳的“林狀元趕野豬精”的傳說故事了,是不是很神奇呢?當然,新興民間還流傳著許多奇異有趣的傳說,這些傳說都體現(xiàn)著新興各地山水的靈性,有待我們發(fā)現(xiàn)、傳播、傳承。
張公顯威靈
郁南連灘張公廟,始建于明朝萬歷十五年,是一座供奉明朝廣東總兵官張元勛的廟宇,迄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。四百多年來,張公廟流傳著許多張公顯靈消災解難的傳說,這些傳說在郁南民間廣泛流傳,其中以清朝同治年間的傳說最為經(jīng)典。
相傳清朝同治五年,西寧縣邑侯余恩榮下鄉(xiāng)催科,巡至連灘喜泉書院。一日晚膳后,余恩榮步行院外,忽遇一位白衣老人向他走來,對他說:“西匪侵犯縣城,邑侯為何還在這兒逡巡?”余恩榮聽了大吃一驚,急忙問老人姓名。老人答道:“張氏!”待余恩榮再問時,老人已向張公廟方向飄忽而去。余恩榮見狀更覺驚異,匆促回到縣城,立即加強戒備,組織四鄉(xiāng)團練準備抵御。待西匪來時,看見城外紅燈四布,兵馬環(huán)繞,知有戒備而不敢貿(mào)然侵犯,遂竄退而去,余恩榮不費一兵一將而平息了西匪來犯。事后,余恩榮感激張公顯靈御災救百姓之恩,便親書“御災捍患”四字匾額,讓人懸掛于張公廟殿堂上,并寫楹聯(lián)一副以頌此事:“外寇不敢內(nèi)侵,燈火光中,遙見金甲神兵揚威驅(qū)逐;土匪竟成狼賊,瀧江道上,幸遇白衣父老傳語提防?!贝耸聜鞒?,張公廟香火更盛。此后,每遇縣治地方不靖,神靈必先示警,保護治安。咸豐、同治以來,西寧縣迭經(jīng)匪亂,獨連灘一隅皆慶安然,足見張公威靈之顯赫。
如今,每年農(nóng)歷正月二十日、八月初六日,張公廟都會舉辦大型廟會,通過一系列民俗活動來緬懷張公、歌頌生活;在過去,甚至有“張公巡三羅”的活動,就是廟會期間人們抬著張公神像巡遍羅定、東安、西寧各地,以祈求張公庇佑各地百姓,該活動可謂是舊時三羅民間最鼎盛的民俗活動。